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,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,于2024年11月至12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。本次研讨活动以“学-研-展-评”为路径,博采众长,搭建教学交流平台;究根溯源,深挖职教学科潜力;增质赋能,聚焦教学质量提升。

初冬暖阳,岁月沉香。11月29日下午我校语文组如约开展主题教研活动。成都市教科院教研员陈莉老师应邀莅临,校长杨芳出席活动,全体语文组老师积极参与活动,此次活动由我校三位老师进行新授课、讲评课、复习课课例展示。

1. 课例展示
课 例 展 示 一
授课教师:徐妍秘 授课内容:整本书阅读《乡土中国》——“差序格局” 课型:新授课
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,这不仅是对传统碎片化阅读教学的一次深刻反思,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力推动。徐老师构思精巧,以“差序格局”“团体格局”两个学术概念为教学重难点,创设情境,结合实际生活现象,缩短学生和学术著作的距离。

▲将理论式文本转化成生活现象 易于理解
亮点一: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更加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,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。课例中“生日宴”的情境创设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领域,构建相应的阅读情境,使学生在具体场景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,进一步强化其内在驱动力。
亮点二:活动驱动,回归文本,提取整合。通过互动交流激发他们更深入地阅读和理解文本,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,培养批判性思维。
亮点三:人文关怀渗透,正面价值观引导。在收束环节,通过短视频,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光辉,借由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人文内涵,使他们在理解他人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,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。
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融入教育价值导向,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,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思维品质。同时,这也是语文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。

课 例 展 示 二
授课教师:罗颖 授课内容:议论文主体段落升格训练 课型:讲评课
朱光潜曾说:“思想就是使用语言。”思维的表达需要语言来支撑。语言引起思维,句径牵引思维,语文与思想是同时发生、相互成就的统一体。
罗老师的教学立足学情,以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和抓手,基于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,设计有主题、成体系的语文议论文写作课程。

▲下水作文 直观呈现段落结构 学生有章可循
亮点一:本次课例向我们展示了“主体段落写作五步法”。建立体系化写作模型,循序渐进升阶,让学生有方法可以依循。
亮点二:评价方法多样化,既有学生作品共赏又有教师下水写作,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段落写作基本概念,明确文体意识。
亮点三:教学过程中注重讲练结合,既要有课堂上关于议论文知识点的学习,也需要课堂训练和课堂生成,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还是学生写的过程中的言语实践和体验。
书面写作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,表达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,脱离学生、脱离生活实践的写作教学,是“失真”的,本堂课教学切口小,从“入题”,到“入心”,再到“入手”,目标明确有针对性,落笔写于纸上,教学方法可操作性强。

课 例 展 示 三
授课教师:郭馨蔓 授课内容: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之“炼字” 课型:复习课
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课型,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、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,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郭老师选取的古诗词鉴赏“炼字”这一复习环节,属于诗歌鉴赏中对作品局部的鉴赏,旨在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中,形成语言建构并运用自如,从而提升和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。

▲“捻须”一词提升学生感知高度
亮点一:诗画导入,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难情绪,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古诗“炼字”的意义。
亮点二:梳理真题,了解考题趋势、频次,了解考题设问方式。品味高考真题的答题策略,引入练习,引导学生寻找精炼传神的字,实际操作,让学生掌握规律,梳理答题要点。建立了这样的分析作答模板后,学生很容易形成“迁移”能力,从得到一类题的答案,学会分析其他相类似的题目的答案构成,收到触类旁通的复习效果。比如可以尝试让学生对“炼句”题作分析,找到答题的一般规律。
亮点三: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,养成良好作答习惯,不丢掉一分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将课堂还给学生,梳理诗人在作诗时用字的规律,在字里行间发现美,加强学生运用字词的能力,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,设计可操作性强的问题,注重培养学生分点作答的习惯,整节课由教师牵引,顺势点拨,让学生自己解疑探究解惑,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,从而提升学生的作答能力。
对学生来说,古诗词类的题是有难度的,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,为学生复习提供一个可以“推而广之”的分析模板,让他们感到“有章可循”,这样他们就不会在芜杂多变的对口高考复习题前畏惧或抱怨,所谓古诗词的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。

2.交流点评
展示课后,陈莉老师针对不同课型进行点评指导,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与要求。本次活动聚焦语文教学难点,教师们需深入钻研并精准理解语文课程标准,将其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和导向。教学设计时确保一课一得,以学生为中心,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,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。活动最后,杨芳校长进行总结,发言强调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(为什么要选择、设计某一主题单元),提出教师们需要注重的三个方面:一是明确所选课程的目标,二是怎样评价和印证,三是达到该目标的过程、活动的设计逻辑。换言之,将有效内容给到学生,才能帮助学生走向语文更深处。

3.总结提升
潜心教研勤探索,行稳致远共成长,守教育初心,尽师者责任。此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一个相互学习、共同成长的平台。课堂展示不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,更为我校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。愿每一位参研的老师都能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深耕细作,让学生在课堂上“有所得”,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,发掘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。教研没有“完成时”,只有“进行时”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,我们将不断在实践中反思,在反思中改进,在改进中提升,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。